最新公告
  • 欢迎光临助梦资源网,下载网课资源、学习资料、复习资料、知识点总结、电子课本来助梦资源网!立即加入钻石VIP
  • 小学二年级语文《登鹳雀楼》知识点、教案及教学反思

    正文概述 咸鱼翻身   2022-05-27   0

    【#二年级# 导语】古诗《登鹳雀楼》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。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、大河归海的景色,告诉人们要看得远,就应站得高的道理,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。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《登鹳雀楼》知识点、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,希望帮助到您。

    【篇一】小学二年级语文《登鹳雀楼》知识点

      【原文】:

      登鹳雀楼(王之涣)

      白日依山尽,

      黄河入海流。

      欲穷千里目,

      更上一层楼。

      【注释】:

      1、鹳雀楼:旧址在山西永济县,楼高三层,前对中条山,下临黄河。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,故有此名。

      2、白日:太阳。

      3、依:依傍。

      4、尽:消失。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。

      5、欲: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,但也有希望、想要的意思。

      6、穷:尽,使达到极点。

      7、千里目:眼界宽阔。

      8、更:替、换。(不是通常理解的“再”的意思)

      【译文】:

     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,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。

     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,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。

      【作者简介】:

      王之涣(688-742),字季淩,山西晋阳(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)人。少年时豪放不羁,后发奋读书。曾任冀州衡水(今河北省衡水市)主薄,不久因被诬陷而辞官,晚年又做过文安(今河北省文安县)县尉。他曾漫游黄河南北,对边地生活很有体验感触。他与高适、王昌龄齐名,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。

    【篇二】小学二年级语文《登鹳雀楼》教案

      第一课时

      教学内容:理解课文。

      教学目标:

      1、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      2、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。

      教学重点:理解诗意。

      教学准备:投影片。

      教学过程:

      一、导入新课。

      1、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,谁能背给大家听听?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。

      2、板书课题。

      指名拼读"登",要求读后后鼻音。教学登字头,指名拼读"鹳"。

      3、解题。

      登,是登上的意思。鹳雀是一种鸟儿,样子像鹤。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,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,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"鹳雀楼"。

      登鹳雀楼,就是登上鹳雀楼。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。有一天,王之涣登上鹳雀楼,看到了落山的太阳,奔腾的黄河,就写下了这首诗。

      二、初读课文。

      1、投影出示课文内容,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。

      2、范读。

      三、理解诗句。

      学习一、二行。

      1、指名读,理解意思。

      2、出示课文图,设置情境:一天傍晚,诗人登上了鹳雀楼,他放眼望去,看,这气势多么壮观。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?(太阳、青山、黄河)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,它会怎样落下去呢?课文中哪个次是"靠着"的意思。(依)

      引导学生理解"尽",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,帮助学生理解。

     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。

      傍晚,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,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。

      3、看图想象,有感情地朗读。

      学习三、四行

      1、诗人登上鹳雀楼,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,他会想些什么呢?

      2、指名读三四行。

      3、理解:欲:想要。穷:穷尽。千里目:就是看到了更远的地方。更:再。

      4、指名说诗句的意思。

     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,必须登上高一层楼。

      练说全诗的意思。

      四、总结课文。

      1、齐读课文。

      2、讨论: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、神情、动作,会是什么样子,他可能讲些什么?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,学了这篇课文,你懂得了什么?

      五、作业。

      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
      第二课时

      教学内容:指导生字书写。

      教学目标:学会本课生字,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,理解由生字组成的。词语。

      教学难点:生字书写。

      教学准备:投影片。

      教学过程:

      一、复习。

      1、出示生字:登,指名分析字形,说说偏旁名称。

      2、指名背诵课文。

      二、教学生字词。

      1、出示生字,指名读。

      2、引导用生字组词。

      楼(楼层高楼楼房钟楼)

      依(依靠依依依山傍水)

      尽(尽头用尽尽力穷尽)

      入(进入入门出入)

      穷(穷尽贫穷穷苦)

      3、教学字形。

      指名分析字形,说说记忆方法。

      讲解"欲、登、楼"的笔顺。

      4、指导书写。

      5、学生描红。

      三、课堂练习。

      1、读一读,抄写。

      山白日千里目

      海黄河一层楼

      2、根据诗意说出诗句。

      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。()

      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。()

      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。()

      再登上一层楼。()

    【篇三】小学二年级语文《登鹳雀楼》教学反思

      我认为,低年级孩子由一字一顿地读,到能入味地读古诗,这其中是有层次可循的。

      在教学古诗《登鹳雀楼》时,我注意了读的指导的层次,从读准、有节奏地读、摇头晃脑地读至带入情境中读。

      孩子们学龄前就有不少孩子学过这首古诗,然而在学习拼音纠正读音学习普通话的时要,我发现孩子们课前读这首古诗是很有问题的。如“白日依山尽”的“尽”字,他们很容易读成后鼻音;“更上一层楼”中的“上”和“层”字也是我课上正音的重点。在课堂上,我先请基础较差的学生读,发现问题,引起全班同学的重视,并且进行学法指导,让学生在书上用着重号把这些易错的生字读音作上记号,指导较差学生能学会并努力掌握好这些生字的读音,通过读带有该字的词及诗句,达到逐步正音的目的。

      五言诗句的节奏,都是前二后三处断开,字断音连。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听老师范读,划出小节,个人练读,展示成果,学生便掌握了五言诗读的节奏。

      为了读出古诗的韵味,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,了解诗的大意,带着自己的动作读,并教学生学着古人遥头晃脑地读。

      通过这样几个层次,学生读起古诗来,就比较有韵味了。

      然而,学习薛法根老师的古诗教学,他在过程中学生的诵读贯穿始终。他精心设计了古诗诵读指导的三个层次:

      第一个层次,要求“会读”,老师范读以后,先是学生自己“轻轻地吟,要念到自己的。心里,念上两三遍”;然后是指名4、5个学生读,最后是全班一起读。这一组读的设计,时间不长,但学生连听带读有10多遍,学生对这首古诗从陌生到熟悉,从不会读到会读,有效性应该是很高的。

      第二个层次,是“读懂”,“一行一行地读,一行一行地想”。老师没有让学生集体讨论,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认真地读,细细地想,自己开动脑筋读懂诗句,(这一过程中重点是老师的指导和点拨,)然后再是同桌交流,“你说给他听,他说给你听,”教师追求的不仅是读懂的结果,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切切实实地体验理解古诗的过程。

      第三个层次,要求“吟诵”,引导学生读出对诗歌画面的感觉,想想古诗的“意境、情境,感觉是什么样子”,然后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这种感觉。指导过程仍然是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诵读,然后指名交流,交流时也是先诵读,然后谈自己的感觉。整个古诗教学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,由浅入深,引领学生反复诵读,在诵读中读熟诗句,在诵读中理解诗意,在诵读中体味诗韵,在诵读中感悟诗境。

      由表及里,今后,我的古诗教学还要朝着优化的目标努力。

    请支持知识付费阅读!感谢!

    推荐度:

    登录后免费下载文档


    网课资源_学习资料_复习资料_知识点总结_电子课本—助梦资源网 » 小学二年级语文《登鹳雀楼》知识点、教案及教学反思

    常见问题FAQ

    免费下载或者VIP会员专享资源能否直接商用?
    本站所有资源均由会员上传,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,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,请勿商用。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    下载地址过期失效怎么办?
    请联系qq客服或者微信客服,获取新下载地址,客服具体上班时间请查看网站首页!
    资源缺少内容怎么办?
    请联系qq客服或者微信客服,修补资源。
    获取其它帮助?
    请QQ联系我们

    发表评论

    如需获取其它帮助,请联系我们

    联系助梦资源网

    请选择支付方式

    ×
    微信支付
    余额支付
    ×
    微信扫码支付 0 元